2025年7月14日
辟谣上门服****医保局假的!
详情7月10日,****保障局通过微信公众号“**医保”发布严正声明近期,我局接群众反映,不法分子假借第三方平台(如微信、支付宝、银行等)名义,以“激活医保码”为借口,非法获取群众个人信息,甚至实施违法行为。****保障局及其下属部门或单位,****公司或个人上门推广或协助激活医保码。请广大群众务必提高警惕,谨防受骗,避免个人信息泄露。(来源“**医保”微信公众号、“**网络辟谣”微信公众号)
辟谣“****一地2000人感染艾滋病毒”系谣言
详情近日,**省**市**区金利镇一微信群中,流传消息称“金利镇有人报复社会,恶意传播艾滋病毒,已有2000人被感染”,引发关注。经当地警方核查,上述消息为虚假信息。目前,**机关正对该散布谣言的违法行为作进一步调查。(来源“****中心”微信公众号)
误区太阳能板释放有害电磁辐射
真相这种说法没有科学依据。“太阳能电池板”即太阳能光伏组件,是通过光伏效应直接把光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电池,不具备储电功能。由太阳能转化的电流在光伏组件中流动,类似电流在电线中流动,这一过程仅产生微弱的电磁辐射,而非电离辐射(包括宇宙射线、X射线和来自放射性物质的辐射)。太阳能光伏系统的电磁辐射极低,远低于电磁炉等一般家用电器或通信设备,目前没有任何权威研究表明太阳能电池板的电磁辐射对人体有害。事实上,太阳能作为清洁能源,能够减少空气污染、改善环境质量,对公共健康利大于弊。(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通报网信部门大力整治假冒仿冒“自媒体”账号
详情近期,一些网络账号以“XX报”“XX新闻”“XX文旅推荐官”“XX官方直播间”为名假冒仿冒新闻媒体、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虚假宣传、售卖假货,扰乱社会秩序。网信部门**相关部门依法处置一批假冒仿冒账号,督促重点平台加强账号审核、畅通举报渠道、深入自查自纠,累计处置违规账号3008个。现将部分典型案例通报如下。
1.“动态新闻”“**午报”等账号仿冒新闻媒体名称、标识,违规开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扰乱网络传播秩序。涉及的账号已被依法依约关闭。
2.“**省教育考试招生院”等账号假冒教育招生部门官方名称,为涉考涉招培训、咨询业务违规引流,严重干扰招生考试秩序。涉及的账号已被依法依约关闭。
3.“**文旅推荐官”等账号未获相关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授权,账号名称仿冒地方文旅官方认证账号,误导公众。涉及的账号已被依法禁言、暂停营利权限、关闭等处置。
4.“邮政精选”等账号名称、头像、简介、背景图中含有“邮政”元素,未经授权利用“中国邮政”品牌和邮政机构的公信力、影响力、权威性引流带货,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破坏网络生态。涉及的账号已被依法禁言、暂停营利权限、关闭等处置。(来源“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
通报男子因发布电动车新规谣言被行政拘留15天
详情近期,网上有不少自媒体账号发布视频称“**规定电动自行车充电不能过夜”“驾驶电动自行车佩戴的头盔需要分为春夏冬三款”“在**12-15岁的未成年人不得乘坐电动自行车”等。7月2日,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发布《电动车新规来了头盔分三季**交警统一回应》一文及时辟谣。目前,该事件有了后续处理结果,梁某因编****机关依法行政处罚。
据警方核查,在**做跨境电商生意的男子梁某(1974年出生),6月底在网上看到**电动自行车相关消息,在未经核实网传内容真假的情况下,于6月30日在自家阳台拍摄了视频内容,剪辑后将题为“2025年7月1日起**电动车又出新规,大家怎么看”的视频发布上网,视频大量传播,造成不良影响。**警方根据《中****管理处罚法》相关规定,对梁某予以行政拘留15日,罚款1000元的行政处罚,并责令他对谣言视频进行了删除。(来源央视新闻、“**警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