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企业基本信息
建设单位名称: 建设单位代码类型: 建设单位机构代码: 建设单位法人: 建设单位联系人: 建设单位所在行政区划: 建设单位详细地址:
**** | |
914********1357018 | 陈彦 |
谢杰 | **壮族自治区**市 |
****园区 |
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项目代码: 项目类型: 建设性质: 行业类别(分类管理名录): 行业类别(国民经济代码): 工程性质: 建设地点: 中心坐标: ****机关: 环评文件类型: 环评批复时间: 环评审批文号: 本工程排污许可证编号: 排污许可批准时间: 项目实际总投资(万元): 项目实际环保投资(万元): 运营单位名称: 运营单位组织机构代码: 验收监测(调查)报告编制机构名称: 验收监测(调查)报告编制机构代码: 验收监测单位: 验收监测单位组织机构代码: 竣工时间: 调试起始时间: 调试结束时间: 验收报告公开起始时间: 验收报告公开结束时间: 验收报告公开形式: 验收报告公开载体:
****仓储装卸和配套公用工程项目 | **** |
| |
2021版本:49_177-化学品输送管线 | G5942-G5942-危险化学品仓储 |
| **壮族自治区**市**县 ****园区 |
经度:107.12179 纬度: 23.64097 | ******生态环境局 |
| 2020-11-10 |
百环管字〔2020〕109号 | 914********1357018001V |
2023-06-28 | 5017.52 |
72 | **** |
914********1357018 | **态兴环境****公司 |
****1000MA5NW18U0K | **态兴环境****公司 |
****1000MA5NW18U0K | 2023-10-31 |
| |
2025-03-17 | 2025-04-15 |
| https://www.****.com/gs/detail/2?id=50317aX8Fn |
2、工程变动信息
项目性质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规模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1个10000m3甲醇储罐、2个5000m3二氯甲烷储罐 | 1个10000m3甲醇储罐、2个5000m3二氯甲烷储罐 |
无 | |
|
生产工艺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1)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分别由甲烷氯化物装置经管道输送至本项目有机氯化罐组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储罐暂存,再经装车泵至槽车外运出售,装车区设混凝土装车平台(平台净高+5.000m),装车软管由槽车顶部接入。 (2)甲醇:甲醇由槽车底部经单液位口式卸车鹤管、卸车泵至甲醇罐组各甲醇储罐暂存,再经甲醇输送泵至甲烷氯化物装置。 一氯甲烷:一氯甲烷由甲烷氯化物装置经管道输送至本项目液化烃罐组一氯甲烷储罐暂存,再经装车泵、液下装车鹤管至槽车外运出售。 | (1)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分别由甲烷氯化物装置经管道输送至本项目有机氯化罐组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储罐暂存,再经装车泵至槽车外运出售,装车区设混凝土装车平台(平台净高+5.000m),装车软管由槽车顶部接入。 (2)甲醇:甲醇由槽车底部经单液位口式卸车鹤管、卸车泵至甲醇罐组各甲醇储罐暂存,再经甲醇输送泵至甲烷氯化物装置。 一氯甲烷:一氯甲烷由甲烷氯化物装置经管道输送至本项目液化烃罐组一氯甲烷储罐暂存,再经装车泵、液下装车鹤管至槽车外运出售。 |
无 | |
|
环保设施或环保措施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一)落实各项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各个储罐均应采取压力罐或高效密封的浮顶罐,装卸和输送过程应符合《石化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方案》《石化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实用手册》《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方案》中相关要求,按规范要求对设备与管线组件的密封点进行非甲烷总烃泄漏检测;罐区外厂区内无组织排放非甲烷总烃(VOCs)浓度须符合《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GB37822-2019)中相应的标准限值,无组织排放甲醇浓度须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相应的标准限值。 (二)落实各项水污染防治措施。建设和完善厂区“雨、污分流”、“污、污分流”的排水系统。项目初期雨水依托******公司(以下简称“锦盛公司”)初期雨水池收集处理系统一并处理;职工****公司现有化粪池处****公司****总站处理,处理后水质须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相应的三级排****园区污水处理厂。 (三)落实各项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项目产生的废机油属于危险废物(代码900-21-08),****公司现有危险废物暂存区暂存,危废暂存区须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2013年修订)的要求进行建设和管理,不相容的危险废物必须分开存放,定期送交有资质的危险废物处置单位处置;职工****公司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系统统一收集和处置。 (四)落实各项噪声污染防治措施。优先选择低噪声设备,合理布置高噪声设备,通过采取设备减振、隔声、消声等措施,确保东、南、西厂界噪声须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区标准,北厂噪声须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4a类区标准。 (五)按照排污口规范化的要求,设置各类标志牌。 (六)根据《报告书》地下水污染防渗分区参照表划分重点污染防渗区、一般污染防渗区。本项目重点防渗区域为各个储罐区初期雨水池、事故应急池等,一般防渗区和简单防渗区为除重点防渗区之外的其它区域。所采取的防渗技术措施要按照《报告书》提出的意见逐条落实。建设单位在项目范围设置了地下水监控系统,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定期监测,观测地下水水质的变化与污染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 (七)要落实和开展《报告书》提出的污染源监测和环境质量监测计划,监测结果要及时向社会公开。 (八)按照《关于印发《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环发〔2015〕4号)等相关要求制订应急预案,按相关要求修订污染事故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更新备案信息和材料,落实各项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定期进行应急演练。各个罐区应设置足够应急容量的围堰;建设单位设置了容积2200立方米的事故应急池应对环境污染突发事故的发生。 (九)落实《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机制方案》(环发〔2015〕162号),公开项目环境信息,接受社会监督,并主动做好项目建设和运营期与周边公众的沟通协调,及时解决公众提出的环境问题,采纳公众的合理意见,满足公众合理的环境诉求。 四、根据《报告书》测算,项目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量12.463吨/年,甲醇排放量2.34吨/年。 | (一)各个储罐均应采取压力罐或高效密封的浮顶罐;装卸废气大部分经一套装车尾气回收处理系统进行处理;定期对设备与管线组件的密封点进行非甲烷总烃泄漏检测;验收监测期间罐区外厂区内无组织排放非甲烷总烃(VOCs)浓度符合《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GB37822-2019)中相应的标准限值,无组织排放甲醇浓度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相应的标准限值。 (二)项目厂区内建设有雨污分流管网,生活污水由化粪池处理后,通过****工业园****处理厂处理,最终外排至市政污水管网。初期雨水就近接入厂区雨水管网,收集后排入项目场地的初期雨水收集池沉淀处理后,****园区污水处理厂处理。 (三)废机油:项目机械设备、运输车辆维护保养,产生废机油(危废类别HW08,危废代码900-214-08)约0.05t/a,暂存于危险废物暂存间,定期交由****市百****公司处理。 生活垃圾:本项目有员工50人,按0.5kg/d.人的生活垃圾产生量计算,共产生生活垃圾7.5t/a。 (四)采取选购低噪声设备、基础减振、厂房隔声等措施减少噪声的排放。验收监测期间东、南、西厂界噪声均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区标准,北厂界噪声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4类区标准。 (五)已按照要求粘贴排污口标志牌。 (六)项目进行分区防渗,重点防渗区:储罐区、初期雨水池、事故应急池。一般防渗区:化粪池。简单防渗区:办公区。并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2016)要求进行建设。建设有地下水监测井,并定期委托****进行监测。 (七)按照排污许可的要求制定有监测计划,按期进行监测,并录入排污系统。 (八)企业制定有《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生态环境局备案。液化烃罐区围堰0.6m高,甲醇罐区围堰2.2m高,有机氯化物罐区围堰1.2m高,有机氯化物罐组单个储罐围堰容积382m3,甲醇罐区单个储罐围堰容积759m3,液化烃罐组单个储罐围堰容积 27m3,设置有一个2128m3事故应急池。 (九)项目建设期间进行了公示,建设和运营期间没有接到污染投诉。 (十)项目均为无组织排放,无法测算排放总量 |
1)生活污水排放去向:环评及批复要求生活污水→化粪池→****总站→达标→****处理厂;实际建设中为生活污水→化粪池→****处理厂。 2)初期雨水排放去向:环评及批复要求初期雨水→******公司初期雨水池;实际建设中为初期雨水→新罐区初期雨水池→****处理厂。 3)初期雨水池:环评估算最小容积为820m3,实际建设容积为744.8m3。减少容积约为9.1%。 4)事故应急池:环评估算最小容积为1700m3,环评批复为2200m3,实际建设2128m3。减少容积约为3.27%。满足环评估算最小容积。 5)装车工序废气回收系统:环评未设计建设,实际建设了一套废气回收系统,减少废气排放。 | |
|
其他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根据《报告书》地下水污染防渗分区参照表划分重点污染防渗区、一般污染防渗区。本项目重点防渗区域为各个储罐区初期雨水池、事故应急池等,一般防渗区和简单防渗区为除重点防渗区之外的其它区域。所采取的防渗技术措施要按照《报告书》提出的意见逐条落实。建设单位在项目范围设置了地下水监控系统,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定期监测,观测地下水水质的变化与污染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 | 项目进行分区防渗,重点防渗区:储罐区、初期雨水池、事故应急池。一般防渗区:化粪池。简单防渗区:办公区。并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2016)要求进行建设。建设有地下水监测井,并定期委托****进行监测。 |
无 | |
|
3、污染物排放量
污染物 现有工程(已建成的) 本工程(本期建设的) 总体工程 总体工程(现有工程+本工程) 排放方式 实际排放量 实际排放量 许可排放量 “以新带老”削减量 区域平衡替代本工程削减量 实际排放总量 排放增减量 废水 水量 (万吨/年) COD(吨/年) 氨氮(吨/年) 总磷(吨/年) 总氮(吨/年) 废气 气量 (万立方米/年) 二氧化硫(吨/年) 氮氧化物(吨/年) 颗粒物(吨/年) 挥发性有机物(吨/年)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7.3 | 0 | 0 | 0 | 0 | / |
0 | 0 | 1.765 | 0 | 0 | 0 | 0 | / |
0 | 0 | 0.256 | 0 | 0 | 0 | 0 | / |
0 | 0 | 24.863 | 0 | 0 | 0 | 0 | / |
4、环境保护设施落实情况
表1 水污染治理设施
序号 设施名称 执行标准 实际建设情况 监测情况 达标情况
表2 大气污染治理设施
序号 设施名称 执行标准 实际建设情况 监测情况 达标情况
1 | 装卸及储罐 | 《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GB37822-2019)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 采用全压力式固定顶储罐,装卸区安装一套装车尾气回收处理系统。 | 罐区外厂区内无组织排放非甲烷总烃(VOCs)浓度符合《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GB37822-2019)中相应的标准限值,无组织排放甲醇浓度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相应的标准限值。 | |
表3 噪声治理设施
序号 设施名称 执行标准 实际建设情况 监测情况 达标情况
1 | 自装车泵、输送泵 |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 | 采取选购低噪声设备、基础减振、厂房隔声等措施减少噪声的排放。 | 东、南、西厂界噪声均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区标准,北厂界噪声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4类区标准。 | |
表4 地下水污染治理设施
序号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1 | 根据《报告书》地下水污染防渗分区参照表划分重点污染防渗区、一般污染防渗区。本项目重点防渗区域为各个储罐区初期雨水池、事故应急池等,一般防渗区和简单防渗区为除重点防渗区之外的其它区域。所采取的防渗技术措施要按照《报告书》提出的意见逐条落实。建设单位在项目范围设置了地下水监控系统,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定期监测,观测地下水水质的变化与污染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根据《报告书》地下水污染防渗分区参照表划分重点污染防渗区、一般污染防渗区。本项目重点防渗区域为各个储罐区初期雨水池、事故应急池等,一般防渗区和简单防渗区为除重点防渗区之外的其它区域。所采取的防渗技术措施要按照《报告书》提出的意见逐条落实。建设单位在项目范围设置了地下水监控系统,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定期监测,观测地下水水质的变化与污染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 | 项目进行分区防渗,重点防渗区:储罐区、初期雨水池、事故应急池。一般防渗区:化粪池。简单防渗区:办公区。并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2016)要求进行建设。建设有地下水监测井,并定期委托****进行监测。 | |
表5 固废治理设施
序号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1 | 落实各项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项目产生的废机油属于危险废物(代码900-21-08),****公司现有危险废物暂存区暂存,危废暂存区须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2013年修订)的要求进行建设和管理,不相容的危险废物必须分开存放,定期送交有资质的危险废物处置单位处置;职工****公司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系统统一收集和处置。 | 废机油:项目机械设备、运输车辆维护保养,产生废机油(危废类别HW08,危废代码900-214-08)约0.05t/a,暂存于危险废物暂存间,定期交由****市百****公司处理。 生活垃圾:本项目有员工50人,按0.5kg/d.人的生活垃圾产生量计算,共产生生活垃圾7.5t/a。 | |
表6 生态保护设施
序号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表7 风险设施
序号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1 | 按照《关于印发《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环发〔2015〕4号)等相关要求制订应急预案,按相关要求修订污染事故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更新备案信息和材料,落实各项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定期进行应急演练。各个罐区应设置足够应急容量的围堰;建设单位设置了容积2200立方米的事故应急池应对环境污染突发事故的发生。 | 按照《关于印发《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环发〔2015〕4号)等相关要求制订应急预案,按相关要求修订污染事故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更新备案信息和材料,落实各项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定期进行应急演练。各个罐区应设置足够应急容量的围堰;建设单位设置了容积2200立方米的事故应急池应对环境污染突发事故的发生。 | |
5、环境保护对策措施落实情况
依托工程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环保搬迁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区域削减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生态恢复、补偿或管理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功能置换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其他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6、工程建设对项目周边环境的影响
地表水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地下水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环境空气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土壤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海水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敏感点噪声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7、验收结论
序号 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有关规定,请核实该项目是否存在下列情形:
1 | 未按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要求建设或落实环境保护设施,或者环境保护设施未能与主体工程同时投产使用 |
2 | 污染物排放不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或者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控制要求 |
3 |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经批准后,该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建设单位未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未经批准 |
4 | 建设过程中造成重大环境污染未治理完成,或者造成重大生态破坏未恢复 |
5 | 纳入排污许可管理的建设项目,无证排污或不按证排污 |
6 | 分期建设、分期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建设项目,其环境保护设施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能力不能满足主体工程需要 |
7 | 建设单位因该建设项目违反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受到处罚,被责令改正,尚未改正完成 |
8 | 验收报告的基础资料数据明显不实,内容存在重大缺项、遗漏,或者验收结论不明确、不合理 |
9 | 其他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不得通过环境保护验收 |
| 不存在上述情况 |
验收结论 | 合格 |